中國二十冶集團有限公司發明專利《筏板后澆帶側模的施工方法》榮獲集團“五小”成果優秀獎,本方法克服了傳統筏板后澆帶施工的缺陷,可達到免鑿毛、防水效果好、施工簡便及經濟實用的目的,提高了后澆帶混凝土的接茬效果,保證了后澆帶的施工質量。
當地下室筏板面積較大時,必須要設置后澆帶,通常做法是在后澆帶接縫處張掛密目鋼絲網,在鋼絲網中間固定遇水膨脹止水條,該法止水條無論在澆筑后澆帶兩側混凝土時安裝,還是在澆筑后澆帶混凝土時安裝,止水條均會遇水泥漿提前膨脹,無法很好的對其保護;而振搗混凝土時,鋼絲網不能承受混凝土的側壓力且不能形成粗糙面,常會出現止水條脫落或鋼絲網局部脫落,造成后澆帶混凝土與前期澆筑混凝土咬合力不夠、接茬不嚴密,因此施工質量不易控制,從而導致筏板后澆帶位置滲漏水。
新工藝針對傳統工藝的弊病進行創新,施工方法為:將鋼絲網的上下邊分別卷繞上下弦鋼筋一圈后采用扎絲間隔扎牢;止水鋼板腹部朝下置于后澆帶內,止水鋼板以上為上部側模、以下為下部側模;鋼絲網置于后澆帶側壁并且分別位于止水鋼板的上方和下方,上部側模的下弦鋼筋和下部側模的上弦鋼筋沿止水鋼板腹部中線間隔交錯與止水鋼板單面焊接牢固;腹撐鋼筋設于上弦鋼筋與下弦鋼筋之間;側模斜撐與下部側模的腹撐鋼筋點焊連接,止水鋼板斜撐與止水鋼板點焊連接;鋼絲網的上弦鋼筋與筏板的上層筋十字節點間隔扎絲扎牢。
上弦鋼筋和下弦鋼筋為直徑10mm的光圓鋼筋,腹撐鋼筋、側模斜撐和止水鋼板斜撐為直徑12mm的帶肋鋼筋,側模斜撐和止水鋼板斜撐與水平面成30~45度角設置,腹撐鋼筋的長度為筏板上下層鋼筋凈距/2-10mm;
鋼絲網的網眼為10×10mm,鋼絲網寬度為筏板上下層鋼筋凈距/2+ 30mm,止水鋼板的厚度為3mm、寬度為300mm;
上部側模的下弦鋼筋和下部側模的上弦鋼筋沿止水鋼板腹部中線間隔交錯與止水鋼板單面焊接牢固,其間隔間距不大于600mm,每段焊縫長度不小于100mm;
鋼絲網的上弦鋼筋與下弦鋼筋之間的所述腹撐鋼筋間距不大于600mm;
上部側模鋼絲網的上弦鋼筋與筏板的上層筋十字節點間隔扎絲扎牢,扎絲間距不大于200mm;
相鄰腹撐鋼筋的間距不大于600mm。
本方法實施簡單,后澆帶側模安裝操作方便,其采用的上弦鋼筋、下弦鋼筋、腹撐鋼筋、鋼絲網、止水鋼板、斜撐等部件可就地取材、經濟實用,采用廢鋼筋即可制作;同時將筏板的上下層鋼筋、防水和后澆帶側模功能三合一;采用10*10mm鋼絲網,振搗砼時會形成粗糙面,大大增加了與后澆帶砼的接茬效果,同時免去了施工縫鑿毛處理工作,經濟實用,質量也得到了很好的保證。